近日,家住長興縣中央公館小區的居民潘蘭珍日前乘電梯回家,遇到電梯樓層按鈕失靈,立即拿出手機掃描電梯里的唯一識別碼,進入“湖州智慧電梯”平臺一鍵報警。電梯維保單位工作人員馬上收到了平臺發來的應急救援工單,迅速到達現場維修,通過除塵很快讓電梯恢復了正常運行。
“多虧這個二維碼,之前聽社區在宣傳,用過后發現確實不錯。”潘蘭珍說,她通過掃碼不僅第一時間解決了問題,而且獲知了電梯維保單位和最近一次維保時間等信息,更想不到的是平臺還同步把電梯按鈕失靈的情況反饋給了物業管理單位。“我們給潘蘭珍打了回訪電話,得知故障已排除就放心了。”小區物業人員告訴記者,以往居民發現電梯異常時,通常會先向物業反映,物業再通知維保單位來處理,而現在一個小小的二維碼就大大縮短了問題響應時間,提高了處置效率。
帶有電梯身份信息的唯一識別碼,如今已遍布湖州市29479臺在用電梯。“兩個多月前,湖州在全省率先實現了電梯唯一身份標識二維碼張貼全域覆蓋,這個碼標志著全市電梯實現人力監管向智慧化監管轉變。”據市場監管部門介紹,近年來湖州市電梯數量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快速增長,為有效降低電梯故障率,提高電梯運行安全性,提升百姓對安全乘梯、放心乘梯的滿意度,湖州市運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打造了以“一網一碼六模塊”為構架的“湖州智慧電梯”平臺,平臺應用程序2020年12月在“浙里辦”APP正式上架。
通過微信、支付寶、浙里辦掃描電梯唯一識別碼,乘梯人可以實時獲取電梯基礎信息,并準確定位電梯地理位置,及時反饋電梯故障或困人等緊急狀況,促進維保單位和監管部門及時發現電梯使用中的安全隱患。“‘湖州智慧電梯’平臺上線運行后,也改變了我們的維保模式。”湖州菱奧電梯有限公司工程經理黃春年介紹,現在電梯維保人員在現場維保時,需通過掃碼簽到、簽退,并實時采集、上傳、存儲維保現場作業數據和照片,以便維保單位、使用單位、監管部門實時查詢監督,有效破解了電梯維保過程中出現的虛假維保、維保走過場等難題。
電梯應急救援時間由原來的27分鐘縮短至19.1分鐘,全市29479臺電梯完成初始化掃碼維保,智能識別并有效勸阻電瓶車進電梯76048次、異常跳動20239次……行為可識、數據可看、風險可控、事故可查、救援可聯的“五可”智慧電梯監管新模式運行兩個多月來,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據悉,接下來平臺將加大電梯安全數據的挖掘應用,結合電梯安全監管改革試點,推動按需維保、檢驗檢測分離等重大改革,讓全市真正進入電梯智慧化監管新時代。
(原標題《一梯一張“身份證” 智慧監管全覆蓋 全市近3萬臺在用電梯更“聰明”》,原作者徐斌姬。編輯葉詩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