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一年多,終于等到電梯開工了!等明年完工后,我家也是電梯房了。”這段時間,南翔鎮德華三村1號樓居民張秀琴逢人總是“三句話不離電梯”。
去年初,德華三村采取“代資加梯”模式,由加梯公司出資建成電梯,居民前期無需出一分錢,只需使用之日起向加梯公司繳納15年的使用費,讓老小區的“電梯夢”成為現實。
“代資加梯”的新模式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認可,并于去年9月完成了三臺電梯的加裝簽約,但為何工程現在才開工呢?
據了解,德華三村建于上世紀90年代,老齡人口較多。由于部分居民對加裝電梯不理解、不配合,工作推進并不順利。
“我不是電梯的受益者,為什么要犧牲自己的車位來安裝電梯?”經電梯施工方前期現場勘查,3座電梯的安裝會影響到小區的3個停車位。
為解決問題,社區自治組織“365眾議薈”,充分利用熟人效應安撫居民的情緒。社區黨組織及時聯合物業部門、業委會實地勘查,在不影響消防通道、車輛進出的前提下,通過優化小區內部布局來增加車位。
業委會主任毛金薔研究了德華三村的地理紅線范圍圖后發現,德華三村后門外的一部分區域也屬于小區,“如果這塊地方能夠利用起來,那車位問題就解決了。”在小區“三駕馬車”及公安等多個部門的協作下,最終德華三村不僅解決了受影響的3名業主的停車問題,還多增加了4個車位。大家還通過協商,一致同意將電瓶車車棚移位,騰挪出更多空間,讓“難事”變成了“好事”。
加裝完成后,如何做好維護,并保障居民的利益,成為社區工作人員的心頭事。為此,德華三村業委會成立了電梯自管小組,社區也通過咨詢律師起草了一份公約,對電梯繳費、使用、維護保養、產權人權利和義務等8個方面進行了明文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