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10月,暑熱漸散,早上天氣涼爽,正適合外出。67歲的喻夏萍,到小區旁邊的公園鍛煉回來,搭乘嶄新的電梯回到位于5樓的家。“自從加裝了電梯,每天要出門兩三回,買菜鍛煉,再也不用擔心爬樓難的問題,幸福指數直線提升!”喻夏萍說。
喻夏萍和老伴兒是“空巢老人”。以前沒有電梯,喻夏萍不得已才出門,買了米、油等重物,只能先放在樓下的雜物房,等老伴兒回來再拎上樓。光是爬樓兩個人就已經吃不消,更別提還要拎著重物。
喻夏萍居住的光明苑小區,是南寧市首個整體簽約加裝電梯的老舊小區,今年7月30日,該小區加裝電梯一期工程9臺電梯交付使用,她所在的C2棟正是其中之一。目前二期工程5臺電梯正在緊張施工中,計劃今年年底前全部交付使用。
光明苑小區共有15棟8層高的住宅,210戶住戶,1998年開工建設,1999年竣工交付,15棟住宅均沒有安裝電梯。“按照當時的規定,10層以下不強制安裝電梯。當時入住這個小區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四十到五十歲,正當壯年,沒有電梯也不影響日常生活。”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崔偉華介紹說。
如今20多年過去了,居民大部分都已經退休。目前小區70%的住戶超過60歲,隨著小區居民平均年齡的上升,對電梯的需求也日益凸顯。
早在2016年,光明苑小區業主、退休老黨員張容觀就提議,向有關部門反映,要求給小區加裝電梯。但因為當時沒有政策支持,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轉機出現在2018年。當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鼓勵有條件的既有住宅加裝電梯。2018年年底,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財政廳聯合印發《加快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的指導意見》。
有了政策依據,崔偉華就有了定心丸。他立刻召集樓棟長,宣講自治區出臺的文件,2019年春節,業主委員會在寫給業主的公開信里,也對文件進行了宣傳。春節過后,業主委員會馬上牽頭對小區住戶加裝電梯的意向進行摸底。12棟樓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住戶同意,其中4棟樓全票通過。
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出臺的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經專有部分占該單元住宅總建筑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占總戶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并簽訂協議,即可申請的規定,光明苑小區啟動加裝電梯的申報工作。
隨后,業主委員會遴選了5位有采購、自動化管理、機電設備管理工作經驗的業主成立加裝電梯談判小組,通過多次的實地走訪調研和磋商,最終選定了合作公司。
費用怎么分攤?后期如何維護保養?噪音大不大?是否影響低樓層采光?為了動員更多業主參與,業主委員會一邊公示摸底情況,一邊再次回訪不同意的住戶,反復宣講政策,傾聽他們的訴求,對業主關心的焦點問題一一解答。
2個月后,14棟樓超過90%的住戶同意加裝電梯。2019年年底,光明苑小區加裝電梯工程正式開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進度滯緩。直到今年7月,一期的9臺電梯才交付使用。
在光明苑小區可以看到,每個樓棟都是從樓梯入口處修建井道,通過連廊與樓梯休息平臺相連,連廊兩側安裝了玻璃窗,既遮風擋雨,又采光通風。居民只用走大約8個階梯,即可進入家門。
由于南寧夏天較長且氣溫較高,加裝的井道以鋼結構為框架,用輕質蒸壓混凝土新材料ALC板砌筑,可有效隔熱、保溫,不僅可以提升乘坐舒適度,還可以延緩電梯部件的老化,提高電梯的使用壽命,減少電梯故障的發生。
加裝的電梯每臺造價大約為50萬元,其中政府補貼20萬元,還剩下約30萬元需要業主承擔,根據小區業主大會的決定,3樓以上的住戶根據享受的階梯數進行分攤,算下來3樓的住戶每戶需要繳納約9000元,8樓的住戶每戶需要繳納約5萬元,而2樓業主則可免費使用。
89歲的張容觀所在的樓棟電梯已加裝完畢,等驗收通過即可交付使用。“以前每天出去鍛煉,上下樓都累得頭暈,要休息幾次。”他說,“政府支持我們裝電梯,讓我們生活更便利,是利民的好政策!”
加裝電梯,不僅方便了小區居民的出行,還讓光明苑小區的房子得到了增值。同樣的戶型和樓棟,今年9月初剛把房子賣出去的韋阿姨說,房屋售價比去年同期上漲了十余萬元。
2018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扎實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9月23日,全區14個設區市均已制定出臺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地方支持政策,12個設區市已安排地方財政補助資金,全區累計完成加裝電梯58部,正在施工154部,辦理前期手續203部。隨著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加裝上電梯,居民將不再為上下樓而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