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5日訊 “老年人上下樓梯確實不方便,我都很少出門,實在是爬不動樓。現在有了電梯,隨時都能下樓去走走了。”家住青島市市北區伊春路25號樓的李大爺逢人就夸他們樓剛安上的新電梯。
青島市市北區敦化路街道伊春路社區共有開放式小區樓座75個,含191個單元,存在外觀老舊、配套設施落后、無物業管理等問題,導致居民生活環境差、管理難度大。伊春路25號樓座位于伊春路社區第四網格,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樓高8層,常住居民32戶,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18戶,殘疾人3戶,此類群體及高層居民上下樓不方便的矛盾突出,對加裝電梯的需求強烈。
老舊樓院升級改造關乎群眾的切身利益、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為解決居民煩心事,敦化路街道以老舊樓院綜合整治為契機,探索采用“黨建引領、居民自治、黨員帶頭、社區協調”的基層治理模式,積極推進伊春路社區老舊樓院加裝電梯工程,實現樓院環境設施“硬實力”和宜居品質“軟實力”雙提升。
民意導向,找尋訴求最大公約數。網格黨組織是基層社情民意的“收集點”,黨員中心戶是能夠多角度、近距離傾聽居民群眾心聲,進行上傳下達的“信息員”。盛小玉家庭是伊春路社區第四網格黨員中心戶,在捕捉到樓內居民加裝電梯的普遍需求,了解政府對于老舊樓院安裝電梯的補貼政策后,盛小玉迅速著手推進加裝電梯事宜。她充分發揮黨員中心戶聯系服務群眾作用,第一時間聯系到樓內3名黨員骨干和熱心居民,組建“加裝電梯自治管理小組”,每周召開一次溝通會,發揮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及熟人優勢,群策群力推動加裝電梯工作有組織地開展。舊樓加裝電梯需要達到100%的居民同意率是前期工作推進的最大難題,加裝電梯自治管理小組成員不畏艱難,多次通過敲門走訪、電話問詢、發放征求意見表等形式充分了解樓內32戶居民加裝電梯意愿,先后收集意見建議10余條,通過反復的溝通交流,居民從不理解到理解、從不贊成到支持,第一輪溝通動員后,已有30戶居民同意加裝電梯。
民主協商,搭建共商共議連心橋。在基層治理過程中出現的難題矛盾,依靠黨員、居民協商自治的同時,需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面對2戶居民因房屋閑置、常年出租等原因拒絕加裝電梯的強硬態度,盛小玉及時將困難反映給第四網格黨支部書記薛玉瓚,薛玉瓚第一時間響應“哨聲”,及時介入處置,她先后30余次聯系業主,講明利好政策,消除疑問顧慮,并發動支部黨員、老鄰居“敲邊鼓”講感情,最終攻克難題,全樓居民業主就加裝電梯達成一致。為商定工程選址、后期維護等具體方案細節,社區黨委堅持民主協商“五事制”,為“網格黨支部-居民業主-電梯公司”三方搭建議事定事平臺,確立初步方案。伊春路社區第四網格黨支部通過抓住加裝電梯這件居民關心的工程,聯系發動服務居民,將黨建與居民關切關聯起來,切實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居民自治,繪就基層治理同心圓。居民自治在此次老舊樓院加裝電梯工程推進中發揮了主要作用。網格黨支部書記薛玉瓚大力倡導“樓院的事黨員帶頭干、大家自己辦”理念,加裝電梯實施過程中,組織樓內13名黨員骨干、居民代表成立“紅色自管會”,建立樓內居民互動交流微信群,居民們集思廣益,研究加裝電梯費用分攤、電梯施工電源供電等建設事宜,并確定居民自籌資金38萬元安裝電梯,商定后續按照0.4元/平方米/月的價格繳納電梯管理費,實現后期電梯維保、電費等等開支平衡可持續;從事建筑行業的居民則利用自己專業優勢,負責對接電梯公司,全面跟進工程實施,通過分工合作,多點對接,充分展現了居民自治的主觀能動性。同時街道社區也及時關注施工動態,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聯動交警部門,在工地周邊設置路障、拉設警戒線,方便挖掘機施工,保證周邊居民及來往行人安全,為加裝電梯工程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敦化路街道實行“黨建引領、居民自治、黨員帶頭、社區協調”的基層治理新模式,并依托民主協商“五事制”及“紅色合伙人”機制等,在網格內開展工作、解決問題、服務居民,探索出一條社區多元共治、居民自治共管的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新路子。伊春路社區老舊樓院加裝電梯是街道實施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一次生動詮釋,是發揮居民自治優勢的有力體現,下一步,街道將繼續深化推廣該模式,不斷提升居民自治共管水平和社會治理效能,努力探索黨建引領下的城市基層治理更優方法、更優路徑。
閃電新聞記者 孫楊 通訊員 王曉磊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