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朱晶晶 通訊員 王靜 張佳)“朋友到國際花園小區辦事,電梯無緣無故在每一層都要啟停一次,雖然沒有困梯,但也覺得非常不安全。”“我們的電梯8年前大修過,怎么現在頻繁故障,又要動用維修基金?”“這4臺電梯已被紅色警示1個月,狀況確實不佳,建議馬上改造,否則可能面臨停梯。”一場群眾、業主、特種設備專家、監管人員之間的激烈討論在杭州西溪街道會議室展開,為小區內4臺“紅色預警”的電梯隱患處置群策群力。
1個月前,新上線的西湖區“電梯安信通”監管系統監測發現國際花園小區4臺電梯故障高發,半年內已經連續發生15次困梯事件。“紅色預警”發出后,使用單位無法在整改期內消除隱患,系統將該隱患信息自動推送給西溪街道民情志平安通系統;經街道網格員核查,未整改原因為物業公司和業委會就維修方案無法達成一致。為盡快消除“紅色預警”,街道、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物業公司、維保企業、業主代表等開展電梯隱患協調會,經過多方分析,業主代表認識到了電梯改造必要性和緊迫性,會議明確了整改方案。目前該小區已經開展電梯改造招標流程,通過市場監管部門、屬地鎮街監管聯動,預計10月底隱患將徹底消除。
隱患的解決,得益于2021年西湖區圍繞國家總局電梯智慧監管、省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一件事”改革部署開展的電梯安信通數字化改革。通過建立“新場景、新應用、新制度”,實現分類預警,全面加強風險隱患閉環查處,突破監管約束,匯聚執法部門、行業主管部門、維保企業、用戶群眾的監管合力,打造特種設備安全多元共治生態圈。
截至目前,西湖區電梯安信通已實現100%全覆蓋監管,保障全區1.6萬臺電梯使用安全,實現即存量高風險隱患處置率、新增高風險隱患處置率、及時率三個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