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龍
浙江杭州市臨安區一試點小區114臺“電梯公交”將于本月底全部完工。所謂“電梯公交”,是借用共享經濟的思維,以乘坐公交車的方式運營老舊小區的加裝電梯,按乘坐次數收費,一次一元。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的本次試點是一次創新。此次加裝電梯不用業主出資,由電梯公司免費為業主安裝,并負責后續維護和運營。
據了解,加裝電梯是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重點,但在現實中卻會遭遇“卡殼”。很大部分原因是不同樓層業主之間的利益難以平衡。可以說,杭州臨安區的這次試點是一次創新。“電梯公交”這種模式的確規避了前期建設資金籌集難等問題,但通過“付費乘坐”帶動電梯公司回收成本,能否成功尚待觀察。
“電梯公交”的好處不少:一則可以不給小區居民增加安裝電梯的負擔,老舊小區原有“不患寡,患不均”的問題得以解決;二則在收費模式上也更加趨于合理;三則由電梯公司免費為業主安裝,并負責后續維護和運營,也能夠讓小區居民省心。當然,“電梯公交”最大的亮點還在于讓老舊小區有了安裝電梯可供借鑒的模式。
據了解,對于“電梯公交”,電梯公司只有20年的產權。之后業主可以有兩種選擇,一是免費乘坐,但需要共同承擔電梯后期的維修、保養等費用;另一個是延續“電梯公交”模式,業主只需按使用次數付費,電梯后期的維修、保養等繼續由電梯公司負責。這樣的多元選擇模式,更是對小區居民利益及權益的尊重。
長遠來講,“電梯公交”如何高質量運營是根本。若想讓其成為可持續的模式,讓電梯公司有利可圖是重點。比如,借助電梯廣告增加收入等。
“電梯公交”能否成功,不妨交給市場來檢驗。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這一“新生事物”,政府管理不能缺位。畢竟,電梯的安全需要有完善的監管機制跟進。也就是說,政府部門當有“兜底”思維,要規避因企業管理不善所導致的“電梯公交”虎頭蛇尾乃至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