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1月28日訊(記者胡俊)現實生活中,如果高層居民突發急病,卻因電梯不能容納救護擔架,影響病人急救怎么辦?安徽省“兩會”期間,安徽省人大代表、淮北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劉永剛提出了這樣的顧慮。
劉永剛坦言,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改造步伐加快,高樓大廈如林叢生,越來越多的人蝸居在空中樓閣中。城市長高的背后,有一件不容忽視的現實:幾乎所有的高層居民樓都沒有安裝醫用電梯。
作為一名醫衛工作者,劉永剛經常聽到、看到一些只能平臥以及不能顛簸的急救病人被阻于高樓樓梯的情況。許多醫院急診科醫生和城市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員說,這樣的情況經常碰到,一些家屬是望樓直嘆,只得一步一挪小心把病人從高層往下搬,有的因為耽擱時間,影響了救治效果,人沒等送到醫院就不行了。
民政部介紹,“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此外,我國現在心腦血管病人2.9億多(潛在病人會更多),時間對心梗腦梗的病人而言就是生命。從這兩方面情況看,將來需要擔架急救的病人無疑會越來越多。
為此,劉永剛建議相關建設部門以立法形式,強制要求高層建筑配置醫用電梯,確保急診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救治。從技術層面講,高層建筑配置醫療急救電梯并不難。從造價上考慮,安裝一臺長度1.85米以上的長方形醫用電梯新增的費用很少。現在許多居民也意識到醫用電梯的重要性,即使多分攤一點公共面積也是能夠接受的。
劉永剛認為,解決這一難題關鍵在有關部門需要修改和嚴格審批標準。一是在建或已建的高層建筑,有條件改造醫用電梯的要盡可能改造。二是設立新的規定,要求今后新開發的高層樓盤電梯統一設計成長方形,強制安裝醫用電梯,否則不予以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