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的發展,現在很多人衡量一座城市的經濟是否發達,除了人口、薪資水平等因素,其中還有一個因素最讓人看重,那就是這座城市的高樓建筑。過去只有像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才有高樓大廈,但現如今,高樓在我國,隨處可見。高層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筑物。
隨著城鎮化率的推進,越來越多人搬進城市生活,在寸土寸金的城鎮圈子下,住房主要以高層為主,出于上下樓便利和安全以及銷售考慮,開發商都會為高層甚至別墅加裝電梯,可即便如此,依舊存在“老房子”沒有加裝電梯的現象,給人們生活帶來諸多不變。
據規劃,在2020年全國大約有3.9萬個舊小區要完成年度改造任務。公共改造包括燃氣管線、電線、水管、光纖等修繕;小區提升包括停車位修建、公共娛樂區域建設、小區安裝電梯等。根據住建部最新規定,進一步提高對住宅建設時安裝電梯的標準,今后只要是超過9米高(也就是從第4層開始)的房子,都應該配置電梯設備。也給三類人帶來了福音:
第一類是老舊小區的居民,20年前的老房子已經算是危房了,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安全隱患,舊小區經過改造后,在本身容積率就低的情況下,不僅環境品質得以提升,而且房子還能快速增值,變得“搶手”。第二類是剛需購房人群,眾所周知,房價除了與政策、經濟有關外,還與供需關系緊密聯系,房子短時間不拆后,房地產的供應壓力減少許多,競爭壓力變小的情況下,剛需購房人群在買房時也會減輕不小的負擔。
第三類則是從事電梯行業的工作人員,一部電梯本身就價值高大,堪比一套四五線城市的總房價,并且安裝完電梯后,還會產生源源不斷的維修保養收入,而且老舊小區的電梯發生故障所帶來的損失遠低于高層住宅,屬于風險較低的穩賺買賣,行業處于紅利期,從事該行業的工作人員收入水平自然不低。